走進東喜鋪,在琳琅回憶中卸下武器
推薦人-物外設計 廖宜賢


大學我唸的是數學,研究所轉工業設計,
這段求學背景影響了我做設計的方法。

我和同為物外partner的楊格思考邏輯截然不同,
楊格是很感性的人,我卻喜歡用方法分析事情。
單就「到底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」這點來看,
不管是從做設計到面對管理問題,
我都會先釐清目的與理由,
有所依據能幫助我秉持信心、增進效率。

邏輯和數學是很好的溝通發法,
這一行事原則落實在與公司同仁的相處也有助於溝通。
當我向同事提出需求時能清楚說明目的,
讓對方了解這一決定於對方、於我甚至於公司的益處時對方會更容易接受
促使彼此朝正確的方向前進。

因此,在我還是設計所學生時,
便將同樣看重邏輯的設計師吳東龍視為理想的設計師板模。
東龍是產品設計出身,他對視覺和生活用品的使用都有一套想法,我相當欣賞。
很早以前我便知道吳東龍,當時準備去日本遊玩,
陸續買了《設計東京》等書籍,後來因緣際會下認識東龍
發現他是個滿酷的人。

東龍在未來市有個很棒的品牌-一座像是雜貨店的「東喜鋪」。
有點偏頗的說,我覺得鋪上賣的全是男生會喜歡的物件!

每個男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男孩,
或許後天因為工作、家庭的關係我們被迫改變角色,
意識到自己是爸爸、丈夫或是一個工作者,甚至老闆,
不能再像以前任性,想著要玩各種玩具。
單若你把一個男人放到荒島,
他會變回一個小男孩,
他會玩,會依自己喜好去找樂子。

我想,對於男生來說,孩子的出現代表了某種被剝奪感。

以前我熱衷於組模型、玩相機、玩古董,
喜歡做很多有的沒有的事。
自從有了孩子,我發現自處以及與老婆相處的時間很明顯地分割
兩個人沒什麼時間看電影,
沒時間坐下來好好一起吃個飯,
這帶給我對既有生活一種強烈的被剝奪感。

說起來有點害羞,
有天晚上大兒子突然跑過來抱住我,
對我說:「爸爸我最愛你了!」
當下,我眼框都紅了。

這促使我開始思考,
發現人們會習慣性地去比較一些不存在的選項
像是懷念以前沒有孩子的生活、
羨慕別人的工作等等,
忽略自己已經在所有存在選項中做了最好的選擇,
應該好好珍惜現下擁有的一切。
既然不能回頭,
何必為失去感到不爽?

正視自身狀況後,
我開始能享受一路走來的好與不好
累與不累、幸與不幸,
理解每一個選擇都是自己最好的選擇。
這,是我從兒子身上學到的心態調整,突然間個轉念。
羨慕他人是沒有意義的,
有意義的是驅使自己努力成為想要的樣子,
或是好好過自己的生活,享受其中。

 

回過頭來說,記得當我走進東喜鋪,
一眼就被鋪上精細的恐龍解剖模型與
動物博物館百科勾起過去對恐龍得著迷、熱衷研究的記憶!

東喜鋪有種奇特的氛圍,
還有許多人們少時回憶,
站在鋪前一一尋寶、沈浸其中的過程,
彷彿搭上時光機短暫回到十歲出頭的自己。
當下我的內心對著自己喊話:『可以不要那個「衿(ㄍㄧㄣ)」了,
你可以放下形象武裝,恣意挑選喜歡的小玩具!』
那一刻,我確實感到興奮與雀躍。

我猜想,東龍在挑選鋪上品項時
或許也對這些小物有類似的感觸,
透過他的編輯陳列,遊逛的人們被築構的豐富與多彩吸引。

來到東喜鋪的體驗一如從小小的入口走進柑仔店,
你會望著右手邊的小零食、左手邊的小玩具,
盤算著自己要從這座琳琅滿目中帶走什麼
帶回屬於自己的一些什麼。